一月十四日
將要沈下去,便喊著說,主阿,救我。(馬太福音十四:30)
對主的僕人而言,下沉的時刻就是祈求的時候。彼得在開始冒險的行程時,忽略了祈禱。但是當他下沈時,危險使他變成一個懇求者。他的呼求,雖然稍嫌遲了一點,但還不算太遲。我們肉體遭受痛苦、精神遭遇悲痛,自然會驅使我們去祈求,如同浮木藉海浪沖擊推向岸邊。狐狸會竄入洞穴中尋求保護,小烏會飛入叢木中尋找隱蔽之處。同樣的,經歷苦難的信徒會急速到施恩座前尋找避難所。天國的大避難港就是祈求。成千飽受風吹雨打的船隻在那裏覓得了避風港。一旦暴風雨來臨,我們必須聰明地以全速駛入。簡短的懇求就足夠了。彼得急促說出的懇求辭只有四個字,但已經足以達到目的。我們所需的不是祈求的長度而是祈求的力量。需求感會教導我們精簡。倘若我們的禱告能減少驕傲的尾巴但增多翅膀就會更好。言詞冗贅之於真摯如同糠粃之於麥子。長篇大論的講章中,真正的祈求可能就像彼得的懇求那麼簡短。我們的盡頭就是主作工的機會。強烈的危險迫使人立即發出急切的呼求,耶穌的耳朵立刻就聽到了。祂的耳朵與祂的心是同步的,祂手的行動也不耽延。我們常常在最後關頭才向主懇求,但是祂快速的手藉著即時有效的行動,彌補了我們的耽延。你是否幾乎被苦難的漩渦淹沒?將你的靈提昇到救主那裏,祂必定不會讓你滅亡。當你不能作任何事時,耶穌能作一切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